國際油價在11月23日急挫到50美元之后,至今,已持續了3個工作周一直在50美元上下徘徊。期間,諸如產油國減產120萬桶、加拿大減產30萬桶的重大利好消息并沒有對油價帶來明顯刺激,市場呈現著對后期價格謹慎、偏冷的氣氛。
曾經預期的產油國減產會成為油性反彈的跳板,但是,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。
期間,雖然沙特與俄羅斯在減產態度上的搖擺不定、特朗普再發推文要求保持資源流動性(充裕性)都曾對油價預期造成了很大的不確定性。但是,當減產消息正式公布之后,油價卻沒有表現出熱烈的響應。
12月7日,當產油國正式簽署減產120萬桶的協議之后,盤中油價曾一度攀升了3美元,但是,短暫興奮僅維持了數小時,油價便掉頭向下又下挫了1.8美元,最后在52.6美元收盤,比前日收盤價僅僅上漲了約1美元左右。
在每日的油價波動中,1美元的漲幅實在是太普通了,這表明,市場醞釀許久并預期看多油價的重大利好消息,當個消息成為事實之后,其效果卻顯得差強人意。
但是,這種差強人意的效果并沒有就此結束。在12月10日,120萬桶減產消息發布的第二個交易日時段,油價不但沒有守住前日的小幅漲勢,反而又下挫了1.6美元,完全跌回到減產消息發布前的價位51美元。
產油國減產120萬桶的利好消息,對油價的刺激僅保持了一天就被全數吐回。
幾乎在同期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也沒有引起油價的熱情響應。12月3日,加拿大地方政府強制要求本地原油生產商減產32萬桶為期一年。要知道,加拿大是美國原油的主要進口國,2017年,美國從加拿大進口的原油占美國進口的40%以上。這一不亞于產油國減產120萬捅的利好消息,同樣,也未對油價引起波瀾。
這標志著,當前的市場對后期市場并不持有樂觀的預期。換語話說,也意味著,石油期貨市場中的主要玩家-石油投機商們的心態處在壓抑與觀望的狀態中。
“利好不好,必有妖孽”。這應是我們判斷近期市場時,特別需要關注的地方。
在我們對國際油價的研究框架中,將投機資金的持倉走向當作判斷油價走勢的核心因素,其它因素即使重要,也是在核心因素主導下的或協同共振、或抵消弱化的強化性因素。它們只體現在對油價趨勢的節奏改變上,但不會成為形成油價趨勢的主導性力量。
“金融的力量才是驅動油價的核心因素”,這一理念在我們研判油價大動蕩時更應牢牢記住。
因此,我們才可能解釋當前油價中的這種奇特現象,減產這種本來可以強勢刺激油價的消息,市場為什么表現的這么冷漠。原因就是,石油期貨市場中的投機商們的心態發生了改變,與前期持續性增倉、大幅買入(多頭)相比,投機商們的心態、預期、操作手法正發生著重大調整。
正如我們多次提到的,造成當前這輪油價急挫的主導性因素是,由于美國金融政策調整修正案的出臺,幻滅了華爾街大型銀行曾準備在石油期貨市場大博一把的預期。隨著投機資金的撤離,蘊藏在油價中的投機資金泡沫被快速擠出,這就是這輪油價急挫大跌的邏輯。
少了投機資金的熱心參與,油價自然顯得平靜。即便是暫時的,對油價的影響也很顯著。
今后,油價的波動區間以及價格高點走向哪里?,這就取決于持續減持中的投機資金是否持穩?取決于在新的非商業持倉規模水平上,投機資金與其它基本面因素重新尋求平衡的結果。
從近3個工作周油價持穩在50美元的邏輯看,恰是因為投機資金的持續減倉的行為得到了遏止,油價中的投機泡沫擠出效應停在了當前價位上的緣故。
今后油價走向哪里?是恢復性反彈?還是會繼續下探?首先取決于石油期貨市場中投機資金的走向?;蛘?,明確的講,取決于今后美國政府及金融監管機構對華爾街金融監管的尺度。這是決定今后油價大趨勢的核心因素。
下一年度,油價將是投機因素與其它基本面因素重新求得平衡后的結果。當前,還需要等待與觀察才能做出判斷。
但是,從石油期貨價格的形成規律看,無論是牛市或熊市,油價的升跌波動是個必然的現象,區別僅僅是牛市或熊市誰是長周期誰是短周期而已。因此,這輪自10月中旬開始的油價下跌必有跌停的一刻,也必有反彈的時期,只是時間節點的選擇問題。
目前看,如果沒有意外利空,油價跌停就可能筑底在50美元上下?;謴托苑磸椧膊粫鹊奶?。
近期,一個最大的不確定因素是,明年1月份民主黨人接替共和黨人擔任眾議院金融委員會主席后,對金融監管是進一步嚴管還是寬松?這一不確定性,很可能是,投機資金至今遲遲不愿增持多頭,還在冷靜觀望的主要原因。因此,也造就了油價在50美元上下徘徊已久的局面。
從這個意義上看,讓我們對油價的恢復性反彈放也在明年1月份期間再做觀察吧。